秋季開會效率低?設計師教你 4 個會議室設計技巧,提升團隊專注力
每到秋天,許多主管或團隊都會發現一個共通問題:開會變得沒效率。氣候轉涼、光線變柔和,人一旦精神鬆散,整場會議的節奏也容易跟著拖慢。但其實,這不完全是「人不專心」的問題,而是空間設計沒有幫助專注力發揮。
嗨!我是 Joy, 我是一名室內設計總監,是一家在台灣深耕多年的室內設計公司,過去幾年協助許多企業重新規劃會議與辦公空間。從科技業到設計產業,我們觀察到一個共同現象,許多會議室仍停留在「有桌子、幾張椅子、一台投影機」就算完成的階段,卻忽略了環境本身對開會氛圍、創意表現與思考專注度的巨大影響。
特別是秋天,日照與濕度改變、氣溫下降、光線偏黃,這些微小變化都在悄悄影響人的注意力。但只要透過幾個實際的設計調整,就能讓團隊的效率與討論熱度明顯不同。
以下是我們從真實專案經驗中整理出的 4 個空間設計技巧,幫助企業在秋季(甚至全年)改善會議品質,讓團隊重新找回節奏與創造力。
會議室設計重點:引入自然光與綠意元素
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?
在會議室坐久了,精神越來越恍惚,腦袋像被按下「暫停鍵」。
其實這是因為長時間待在封閉空間中,與自然脫節所造成的。
缺乏陽光與空氣流動,大腦會開始「過熱」,導致疲倦、注意力難以集中。
解方就是:讓自然回到室內。
在我們為「國網中心」所設計的案例中,特別規劃了一處鋪上人工草皮的綠意休憩區。
這裡不僅是個休息角落,更是團隊重新充電的場域。草皮的柔軟觸感、綠植的自然香氣,加上可開窗的採光設計,讓整個空間多了呼吸的節奏。
秋天的陽光溫柔不刺眼,團隊在這裡短暫休息五分鐘、伸伸懶腰、看看綠意,再回到會議室時,整個人的狀態都會不一樣。
甚至有夥伴說:「在這裡開完會,腦袋反而更清楚。」
設計師建議:
- 善用自然光與可開窗設計,搭配調光簾
- 增設玻璃白板牆,即時記錄靈感
- 利用植栽牆作為自然隔間,柔化視覺壓力
用動態設計喚醒身心:整合休閒與運動元素
很多人以為「休息」是靜止不動,但真正的放鬆,反而需要「動一動」。當身體久坐不動,血液循環變慢,大腦供氧不足,會議再有趣也提不起精神。這時候,只要短暫活動,就能重新打開注意力的開關。
在同樣的國網中心設計案中,我們設置了結合企業文化的「動態空間」,包括單槓、鞦韆、攀岩牆,每一項都有其象徵意義:
- 單槓:象徵資料流動與思考連結
- 鞦韆:代表工作與生活的節奏平衡
- 攀岩牆:象徵科技人挑戰與成長的精神
實際使用後發現,員工只要在這裡活動五分鐘,回到工作或會議時,思路更快、反應更敏銳。
若空間較小,也能用簡單做法達到同樣效果:
- 設置「站立會議桌」
- 預留一處「伸展角落」
- 在牆邊設置鏡面與植物,延伸空間感與放鬆氛圍
選用綠建材與無障礙動線,打造健康會議環境
許多企業會議室看起來高級,但只要待上兩小時,就會開始頭昏腦脹。這往往不是照明問題,而是「空氣品質」造成的。
傳統建材中可能含有甲醛與 VOCs(揮發性有機化合物),會慢慢釋放氣體,影響健康與思考清晰度。
因此,我們在所有專案中堅持採用環保綠建材標章認證材料,例如低甲醛板材、無毒塗料、可再生木料等。這不僅對自然友善,更能營造乾淨、舒適的室內環境。
除此之外,「動線設計」同樣關乎健康。在「世久營造」案中,原本空間門檻高低不一,對行動不便者非常不友善。我們重新規劃後,主通道改為全無門檻設計,並加上防滑地板、放寬轉角半徑。秋天濕氣重也不怕滑倒,使用者的安感大幅提升。
你可能也會想知道:
- 系統櫃介紹
- 甲醛與 VOCs(揮發性有機化合物)
秋冬採光設計指南:用燈光調整生理節奏
秋冬季節,日照時間短、自然光偏少,這會讓人的生理節奏變慢,情緒也容易受到影響。因此,照明設計是開會效率的隱形關鍵。
我們會採用「分層照明設計」原則:
- 基礎照明:確保整體亮度均勻、減少眩光
- 任務照明:針對會議桌面或螢幕作業進行重點補光
- 重點照明:營造層次與氛圍
搭配智慧照明系統,能根據時間自動調整色溫與亮度:早上用偏白光提神、下午轉柔光放鬆、晚上用暖光營造舒適氛圍。
若空間允許,也可規劃大面窗戶與可調光簾,善用自然光源,節能又療癒。
讓設計成為團隊效率的「無形助攻」
開會效率低,不一定是人的問題,而是環境沒有被設計好。當空間能配合人的節奏、光線、呼吸與溫度,整個團隊的運作就會自然順暢。
秋季或許是效率的低潮,但透過聰明的設計思維,我們能將「慵懶氛圍」轉化為創意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