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讚成
這次與我們合作的屋主,是一對年輕夫妻。在買下18坪的新家後,他們有兩個核心需求:預算必須控制在80萬以內,同時希望兼顧生活機能與風格感。
他們的想法很務實,認為家是每天生活的地方,與其追求華麗的裝潢,更希望設計能「順應日常習慣」來規劃,讓空間簡單好住、不產生壓迫感。
經過深入討論,我們提出以「生活優先」為設計主軸的解決方向:減少過度裝飾,透過材質、色彩與收納的整合,讓小坪數空間明亮舒適、易於整理,同時保留夫妻倆對家的溫度與個性。
玄關是小宅的重要門面。屋主希望一進門就能轉換心情,擁有落塵區與足夠的收納,同時避免壓迫感。
因此,我們運用材質轉換來創造區域感:落塵區鋪設岩石灰石塑地板,進入室內則銜接淺木紋地板,既劃分動線,也形成柔和的視覺過渡。收納方面,我們選擇懸空鞋櫃,搭配圓潤無把手的門片與分層抽屜,讓收納更靈活。中間留縫設計既能透氣,也減輕櫃體的厚重感。牆面結合洞洞板與系統櫃,既可展示屋主的小收藏,也能隱藏雜物。如此一來,進門空間既有設計感,也維持整潔。
許多屋主容易忽略的是,若玄關只設置鞋櫃,往往難以應付日常需求。例如外套、雨具,甚至臨時的購物袋,都需要有適當的歸屬。這次我們透過系統櫃與洞洞板的組合,打造出一個「小型轉運站」,讓進出門時的物品收放更順手,真正符合小宅「效率至上」的邏輯。
整體配色以淺木紋為基底,延伸出溫暖氛圍;再搭配帶灰調的板材與灰清水模質感,勾勒出線條,形成節制卻有層次的空間表情。由於夫妻倆都希望「家不要太冷淡」,我們在細節處加入粉膚色板材,為空間增添柔和感。局部牆面使用特殊塗料,表面呈現類似清水模的質樸紋理,但更易保養,符合日常使用需求。
我們認為,小坪數更需要「精準拿捏顏色」。顏色過多易顯雜亂,過少則容易單調。因此我們採取「基底簡單,細節點綴」的策略:以木紋與灰階穩住視覺基調,再以粉膚色點綴,營造溫潤氛圍。這樣的家既有主題性,長久居住也不覺得單調或壓迫。
夫妻倆平時喜歡一起泡咖啡、聊收藏,因此我們特別規劃了一個咖啡角落。鐵件層架與不鏽鋼拉絲材質,搭配實木餐桌椅,讓餐廳區兼具實用性與生活感。電視牆作為公共空間的核心,我們特意加厚牆面,結合特殊塗料與系統板材,形成粗獷與細緻的混搭效果。開放式層架展示屋主的公仔收藏,為空間注入個人色彩。
值得一提的是,掃地機器人也擁有專屬收納位置,隱藏於櫃體內,不影響美感卻提升日常便利性。這正是小宅設計中常被忽略,卻極為實用的細節。在規劃公共空間時,我們不只思考「是否放得下」,更在意「能否持續使用」。咖啡角落雖然小巧,卻能為屋主創造每日的儀式感;電視牆則成為家中的展示舞台,讓公仔收藏與空間產生更深的情感連結。
天花板我們堅持「減法原則」,不做過多包覆,僅在必要區域進行設計,並以軌道燈與吸頂燈完成照明。如此既能保留高度,讓小宅更顯開闊,也節省了預算。主臥室圍繞「休息」需求規劃,整排衣櫃提供充足收納,床頭以系統板材結合燈帶,既避開壓梁問題,也營造出溫潤氛圍。靠近入口處留出開放區域,方便放置常用物品,使日常動線更順暢。
在臥室規劃上,我們特別重視「心理舒適感」。許多小宅居住者最擔心的就是壓迫感與收納不足。我們將櫃體與燈光結合,視覺上減輕厚重感,同時運用光線塑造安定氛圍,讓臥室真正成為能夠放鬆的場域。
這間18坪小宅,從玄關、配色、餐客區到臥室,每個細節都優先考量居住者的日常。沒有過度裝飾,卻透過材質選搭、收納設計與燈光規劃,讓屋主感受到生活的便利與家的溫度。我們相信,小坪數住宅依然能住得自在、好看,關鍵在於:讓設計為生活服務,而不是被裝潢所綁架。
設計不是華麗元素的堆砌,而是找到「剛剛好」的比例。 當家的每個角落都能回應居住需求時,即使是18坪的小宅,也能展現滿滿的幸福感。
其他住宅相關作品:
空間規劃等問題,請填寫表單或與我們聯繫